羽毛球竟非印尼第一運動 如此羽球王國怎與中國抗衡
羽毛球是印尼的“國球”,印尼又有“羽毛球王國”的稱號,因此到印尼如果不跟人談羽毛球的話,很容易便會被理解為“你0UT了 ”。但是,與這種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太協調的是,印尼政府對于羽毛球的重視及投入程度與中國比起來顯然不在一個檔次之上。
此l印尼之行,每每問及印尼的第一運動,大家給出的答案都是足球。但是,對于印尼人來說,羽毛球畢竟是他們幾乎惟一的世界一流水準的項目,因此,印尼羽毛球的俱樂部數量與水平在世界上依然可以說是處于第一位的,而這也恰恰是印尼國家羽毛球隊獲取新生力量之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我的這次印尼之行,恰恰是在海德拉巴世錦賽結束后不久,因此整個印尼羽毛球界可以說依然沉浸在世錦賽無金的反思之中。在采訪的過程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痛苦與無奈,同時也感覺到印尼人并沒有放棄對這個項目的希望與追求……
印尼體委主席:羨慕中國的體制
印尼體委主席瑞瑞達·蘇博沃同時還有兩個“國際身份”——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排球聯合副主席,這樣的身份讓她看上去是印尼體育的“第一領導人”,但實際上,在印尼政府的眼中,真正的“一號人物”并不她,而是印尼青年與體育部部長阿迪雅克沙·達烏爾特。因為在印尼,體委就相當于中國的體育總會,青年與體育部才是相當于中國的體育總局。正是因為這種體制上的差異,造成了印尼體育在一定程度上各自為戰的局面。一方面,組建國家隊參加國際比賽的任務落在了印尼體委的身上,另一方面,國家的體育經費又更多地撥給了青年與體育部。
當我與瑞達坐在一起的時候,這位在去年奧運火炬接力期間接受過我專訪的女主席,第一時間感慨的便是:“我們真的非常羨慕中國的體制,政府可以有很多的錢投到一線的運動隊身上。”順著這樣的話題,我們自然談到了今年以來困擾印尼羽毛球隊的經費問題。瑞達直言:“印尼羽協主席桑托索將軍可以說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也基本解決了球隊生存所必需的經費。但是,相對于中國羽毛球隊來說,我們的投入確實太少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印尼羽毛球能否重新與中國隊抗衡的重要因素。”
據瑞達透露,目前在印尼,其實相當于存在著兩支“國家隊”,平時代表印尼參加國際比賽的這支隊伍由體委屬下的印尼羽協管理,另外一支由青年與體育部組建的隊伍基本以年輕人為主,但這支隊伍的很多人同時又是國家隊的隊員,平時并沒有正常訓練,主要只是給相關隊員提供一種待遇方面的保證。
瑞達所說的這種情況,聽起來確實有些難以理解,其實解釋開來就是,作為印尼體育最高領導機構的青年與體育部,為了向印尼國民樹立自己的形象,搞了一個類似于“精英計劃”的行動,將各個領域或者項目的優秀人才列入自己的培訓計劃,然后通過政府撥款,對其訓練給予經費方面的支持,待他們基本成熟之后,再“下放”給各級國家隊,代表印尼參加國際比賽。比如說,在目前的印尼隊中,就有過半的年輕隊員是進入了青年與體育部的“國家隊”,這樣做的好處是年輕隊員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國家的經費支持,甚至是得到青年與體育部及印尼體委的雙重支持。但這一做法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有些運動員雖然非常優秀,由于沒有進入青年與體育部的“國家隊名單”,最終卻只能得到印尼體委的一份經費支持,最終造成了一名優秀隊員的收入甚至還比不上一名普通年輕隊員的怪現象,進而形成內耗。
魏仁芳:現在打球的華人越來越少了
印尼羽毛球近年來為何給人的感覺是每況愈下?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男單冠軍魏仁芳在面對記者的這一提問時,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因為現在打球的華人子女越來越少了!”
為什么現在打羽毛球的華人子女比以前少了呢?魏仁芳無奈地表示:“這也許與華人在印尼的處境變化以及做羽毛球運動員的收入不高有關吧。”據魏仁芳介紹,華人以前在印尼的生存環境很不好,受排擠的現象比較嚴重,而羽毛球恰恰是華人可以展現才能與才華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很多華人家長愿意讓自己的孩子打羽毛球。現在,華人在印尼的整體環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自然也就有了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于是羽毛球也就變得沒有那么搶眼或迫切了。另外,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多華人現在都在和中國做生意,這也給華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再加上羽毛球運動員的收入跟以前相比并沒有增加,華人培養子女打球的興趣與勁頭自然也就下降了。另外,在印尼打羽毛球,費用都需要自己承擔,每個月都要一千多甚至兩千元人民幣,這不是每個印尼家庭都能負擔的,打羽毛球的總人數因此也有所下降,優秀人才自然也就減少了。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應該說也比較重要,那就是現在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明顯下降了,而打羽毛球又確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綜合方方面面的因素,印尼羽毛球整體水平的下降甚至再進一步下降,也就在所難免了。”
紀明發:我們已經為倫敦奧運會儲備人才
前往印尼羽毛球訓練基地吉巴戎采訪本來早在我的計劃之中,但就在我們即將前往的前一天,突然得到消息:印尼羽毛球隊第二天將在市區的塞納揚體育中心進行體能訓練及測試,我們自然也就取消了原訂的計劃。不過,有一個問題也就此留在了我的腦海中:既然羽毛球隊的訓練基地在吉巴戎,為何還要趕到市區來進行體能訓練與測試呢?
第二天,見到印尼隊總教練紀明發,我第一時間便將這個問題拋了出去。紀明發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然后以慣常的低聲細語回答道:“其實我們在基地也可以訓練,只是這里的設施要齊全一些,便于我們更好地了解隊員的體能狀況。”紀明發所說的設施齊全的體能訓練館,實際上也就40多平方米大,里面的器械甚至比不上國內最低端的健身場所。羽毛球貴為印尼的“國球”,其訓練條件之簡陋由此可見一斑。
針對印尼羽毛球的現狀,紀明發更是實話實說:“我們現在與中國相比,可以說已經是全方位的落后。”但是,對于印尼羽毛球的明天,紀明發似乎并沒有喪失信心,他說:“今年初在重組國家隊的時候,我們便有意識地加大了對年輕隊員的培養,現在我們幾乎在每個項目上都有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儲備的人才。我想,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這批隊員應該可以逐步走向成熟,并縮短與中國隊的差距。”在印尼隊的訓練現場,我們確實看到了很多年輕陌生的面孔,他們中是否真的會出現新的世界冠軍乃至奧運冠軍,確實值得我們關注并研究。
雷迪:我要超越陶菲克
認識雷迪是一個巧合。前往陶菲克所屬的萬隆SGS俱樂部采訪,由于當天適逢周末放假,我們并沒有見到任何訓練的場景。不過,就在我們盯著訓練館墻上的照片拍個不停的時候,一個穿著人字拖的小男孩走了進來,靜靜地看著我們,一言不發。若不是陶菲克的啟蒙教練蘇米拉特介紹,我們誰也意識不到這是一位拿了多項全國冠軍的“小球星”。
雷迪今年13歲,在最近幾屆印尼青少年比賽中都奪得了男單冠軍,具備了成為下一個陶菲克的潛力。”不過,當我們連續問雷迪“你是不是希望成為下一個陶菲克”時,他始終一言不發。直到最后似乎是被我們問急了,才突然冒出一句:“我不做陶菲克,我要超越陶菲克!”
老實講,作為陶菲克的師弟,雷迪竟然不喜歡陶菲克,甚至不想做下一個陶菲克,這讓我感覺相當的意外。那么,雷迪究竟是怎樣一個男孩呢?教練蘇米拉特向我介紹說,雷迪在這家俱樂部已經訓練了6年多,最初只是他一個人來訓練,后來看到兒子進步明顯,他的爸爸媽媽干脆放棄原先的工作,在俱樂部找了看門的工作,直接住到俱樂部來了,受他的影響,現在連他剛剛7歲的妹妹也跟著一起練起了羽毛球。雷迪的故事聽起來很有一種丁俊暉式的味道,但小家伙水平究竟如何?我們便想跟他較量一番,但有人提出了一個苛刻的“比賽條件”:他只能穿拖鞋而且不能扣殺。結果,一番“車輪戰”下來,我們中幾位自認多少還有些業余水準的記者,全部喘著粗氣敗下陣來。
“比賽”結束,雷迪的父親很得意,主動提出讓我們去他們的“家”看一看。說是家,其實只是SGS俱樂部大門口的那間門衛室,總共只有15平方米,一家四口竟然就擠在一張床上!在房子里僅有的一個水泥臺上擺滿了獎杯,那都是雷迪獲得的。雖然這個“家”可以說簡陋到了極點,但雷迪父親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尤其是在介紹兒子的那一個個獎杯的時候。很顯然,雷迪已經成為這個家庭最大的驕傲與希望。盡管我們現在很難判斷雷迪未來的成就,但是,像雷迪這樣在貧窮中前行的羽球少年恰恰就是印尼的希望呢。在介紹雷迪的時候,蘇米拉特看似不經意地補上了一句:“現在整個印尼像雷迪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很多……”